GlobalSign 新闻 & 分享

从身份互认到数据加密:eIDAS 法规下的跨境安全技术框架

分类:eIDAS

时间:2025-10-29

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,跨境业务已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,然而跨境业务在带来机遇的同时,也面临着身份认证困难、数据传输安全风险等挑战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子身份体系存在差异,导致企业与用户、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难以实现身份互认;跨境数据传输涉及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,数据泄露、篡改等风险显著增加。eIDAS 法规的出台,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,其构建的跨境安全技术框架,从身份互认与数据加密两方面为跨境业务安全开展保驾护航。


eIDAS 法规全称为《电子身份认证与信任服务法规》,是欧盟于 2014 年颁布的一项重要法规,旨在建立欧盟范围内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与信任服务体系,消除跨境数字服务中的安全壁垒,促进欧盟数字经济发展。该法规不仅适用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跨境业务,也为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安全合作提供了参考框架。


身份互认是 eIDAS 法规跨境安全技术框架的核心基础。eIDAS 法规将电子身份认证分为三个等级:低、中、高,不同等级的电子身份认证对应不同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应用场景。欧盟各成员国需根据法规要求,建立本国的电子身份认证体系,并确保本国颁发的电子身份证书能在其他欧盟成员国得到认可。为实现身份互认,eIDAS 法规规定了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标准,包括身份验证方式(如密码、生物识别、硬件令牌等)、证书格式、数据交互协议等,确保不同成员国的电子身份系统能够兼容互通。例如,某德国企业员工持有德国政府颁发的高级电子身份证书,在访问法国合作伙伴的企业系统时,无需重新注册或申请身份认证,只需通过德国电子身份系统完成验证,法国系统即可根据 eIDAS 法规认可该员工的身份,实现快速、安全的跨境身份验证。


数据加密是 eIDAS 法规跨境安全技术框架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。eIDAS 法规要求跨境数据传输必须采用高强度加密技术,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、完整性和可用性。在加密技术选择上,法规推荐使用符合欧盟安全标准的加密算法,如 RSAECC 等非对称加密算法,AES 等对称加密算法;同时,法规对数据加密密钥的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,密钥需采用安全的生成、存储、分发和销毁流程,防止密钥泄露。此外,eIDAS 法规还引入了合格信任服务概念,包括合格电子签名、合格电子密封、合格时间戳等,这些信任服务可为跨境数据传输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。例如,企业在进行跨境电子合同签署时,可使用合格电子签名,该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同等的法律效力,且能确保合同内容不被篡改,签名身份真实可靠,有效解决了跨境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安全问题。


基于 eIDAS 法规构建跨境安全技术框架,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。首先,企业需建立符合 eIDAS 法规要求的电子身份管理系统,若企业业务涉及欧盟市场,需确保自身电子身份认证体系与欧盟成员国的系统兼容,或选择已获得 eIDAS 认证的第三方身份认证服务;其次,在数据传输环节,企业需部署符合法规要求的加密技术,对跨境传输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,并使用合格信任服务增强数据安全性;此外,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,定期对跨境安全技术框架进行评估与优化,确保其始终符合 eIDAS 法规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。


在实际应用中,某欧洲跨境电商平台依托eIDAS 法规跨境安全技术框架,实现了欧盟 27 国用户的身份互认,用户只需使用本国电子身份即可在平台上完成注册、登录和购物,无需重复提交身份信息,用户注册转化率提升了 30%;同时,平台采用 eIDAS 推荐的加密技术和合格电子密封,对用户订单数据、支付信息等敏感数据进行全程加密传输,近三年未发生一起跨境数据泄露事件,用户满意度始终保持在 95% 以上。


对于开展跨境业务的企业而言,eIDAS 法规下的跨境安全技术框架不仅是满足合规要求的必要条件,更是提升跨境业务安全性、增强用户信任的关键支撑。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,跨境业务的安全需求将持续升级,eIDAS 法规所倡导的统一身份互认标准和高强度数据加密理念,也将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所借鉴,推动全球跨境安全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发展。

相关推荐

  • 最新
  • TLS/SSL
  • 代码签名
  • eIDAS
  • ACME